投 資 blog

今年 3 月是國際貿易上紛紛擾擾的月份,美國開啟了向鄰國大國課徵關稅的第一槍,也增加對於中國的關稅課徵幅度,相關國家也陸續回以美方顏色,在川普效率展開關稅戰後,無形對資本市場造成上檔壓力,而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利空下,無論如何皆有機會在此狀態下受惠之企業,有不小機率成為資金避風港。

近期國際科技股快速修正,費城半導體指數短短幾個交易日就回吐了前段時間漲幅,回跌至起漲點附近,也同步使台股承壓;以近一週表現來看,上市櫃個股漲幅超過 10% 的不到 60 家,雖說 OTC 指數連續墊高,這也顯示個股漲勢很分歧,資金集中情況不明顯,輪動速度很快,操作難度提升。

如下圖所示,以方框標示出三個關鍵時間點,中國貨幣政策實施後的利多、中國 10/1 長假 (多空分水嶺)、DeepSeek-r1 股市資金發酵,因此深藍線(恆生指數)、綠線(軟體應用股) 為本波領漲主軸,是帶有基本面展望想像與估值推升,與前一波由跌最慘的利空核心房地產(橘線),利空出盡反彈不一樣。

「你是 E 人還是 I 人?」這句話,過去一年來你一定不陌生。但當初聽到時,或許還不太清楚它代表什麼。其實這是近年全球爆紅的心理測驗——MBTI(十六型人格測驗),無論是在社群媒體的討論、職場性格分析,甚至交友配對,MBTI 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道瓊指數本週四個交易日先跌後反彈,仍處於橫向震盪的整體態勢,而納指接近前高尚未創高,整體美股多空波動,仍受川普貿易政策的一言一行給主宰。而就趨勢來看,除了費半以外,其實都仍維穩在高檔,呈現上有壓下有撐,明確突破或拉回測支撐的意圖仍不明朗。

台股 ETF 市場近年來快速發展,深受很多投資人的喜歡,尤其是台灣第一檔老牌 ETF 元大台灣 50,直接追蹤台灣加權指數前 50 大企業,很輕鬆很方便的模式,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懶人投資法,不過由於 0050 的價格逐年攀升,使得投資門檻提高,交易流動性受到一定影響。所以近期「0050 分割」的消息出來後,吸引了很多投資人的目光,但 0050 分割的背景下會有什麼細節要注意?又有什麼影響呢?

道瓊指數一週來持續陷入股價橫向整理,僅週一有小幅反彈;而科技股方面,仍是領頭的指標,屬於漲升過後的高檔修正震盪,大體而言仍處在對川普上任的觀望行情。而全球矚目的 CES 展,反而造成股價拉回,AI 狂升的行情不再,短線衝高無望,而是漲漲跌跌,陷入整理期。

對於總經數據的影響,僅止於短線波段但趨勢尚未扭轉。月初的 PMI、非農,造成經濟過熱的股債雙殺隱憂,但 CPI 公布,卻又造成反彈,總體而言,事件是短線的多空因子,並未擴大成趨勢的重要因子,畢竟數據都還在震盪容忍範圍之內。

市場原本普遍預期 2025 年的降息將帶動債券市場表現,讓美債 ETF 成為投資的亮點,想當初也是很多人趨之若鶩去佈局了,但是實際情況卻未如預期般樂觀,即便聯準會也降息了,債券價格的漲幅卻不如預期,甚至美債 ETF 的表現還很低迷,這讓這讓許多投資者感到疑惑:既然利率下調應該會推動債券價格上漲,為何市場反應不如預期?本篇一起探討不如預期的兩大關鍵因素,並在目前的環境下步該如何呢?

台股自春節假期後,雖經過國際上大小利多空影響,卻遲遲沒有被破壞當前的區間整理格局,顯示市場面對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處於觀望態度,同時也沒有帶來多大恐慌,因貿易戰問題最終導致的往往是部分供應鏈或國家間部分產業貿易變化,不至於會造成整體經濟走下坡,屬於終將緩解之利空,而能在這種擔憂之下,逆勢突圍的產業或企業,就有機會迎來波段資金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