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投資市場進入觀望階段,投資人更是需要彈性應對
道瓊指數一週以來終結短線反彈,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回測到反彈波段的一半位置,幅度並不大,整體符合反彈後下壓找支撐,進而趨穩的跡象。近期觀望情緒濃厚,代表利空消化至今,市場量縮,等待著後續川普政策、各國談判進展以及 FED 態度,期盼新資訊帶動明確趨勢。
道瓊指數一週來持續陷入股價橫向整理,僅週一有小幅反彈;而科技股方面,仍是領頭的指標,屬於漲升過後的高檔修正震盪,大體而言仍處在對川普上任的觀望行情。而全球矚目的 CES 展,反而造成股價拉回,AI 狂升的行情不再,短線衝高無望,而是漲漲跌跌,陷入整理期。
對於黃仁勳的演講,或說是一場輝達小型產品發表會,原先市場的期待過高,使得認為新產品、新應用發布更新的速度緩慢,行情走出不如預期的漲多拉回走勢。但筆者認為,不管是蘋果、輝達等等,面對到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汰換的速度加快,不可能一次把好牌打完,否則商品週期會太短,容易打亂產品進程,甚至影響到營收獲利。
川普在本週的驚人發言,針對兩個有主權之地巴拿馬運河以及格陵蘭島,分別發表因美國國安需求,想要收回納入美國國土,雖然這是外交為主的議題,但引起市場關注的原因,是因為這又是一個檢視川普的機會,相較第一任,面對到更為強勢的中俄強權政治,究竟是否仍然有商有量、行禮如儀,還是川普也讓美國開始轉變為類似的態度,這些就是不確定性與擔憂的根源,法人從美好的企業獲利想像,轉變為保守安全的審慎思維。
台股一週以來先創波段新高,一度單日大漲 639 點,但伴隨上影線後,連續修正拉回,將短線漲幅完全回吐,1/10 暫守 23000 整數關卡,而推升指數漲升的最大功臣就是台積電股價創歷史新高。台股的漲跌節奏,與美國科技類股相似,但波段位階又相對落後,在漲跌過程中的細節,導致了分歧,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原先等待已久,台股一舉脫離整理區間的漲升動能,出現後迅速熄火,重回季線附近的橫向整理的區間,投資人關心反彈能否迅速出現,筆者認為要考量到台股逼近春節長假,交投清淡將愈來愈明顯,除非國際股市出現明顯的漲勢,否則反彈幅度應有限。
尤其在中小型股方面,撇除低檔打底開始向上,或者高檔整理後再次突破兩種型態,多半個股面臨到股價往下走弱的壓力,這導致一路小漲小跌至封關的可能性大,當然這對開市開紅盤較為不利,所幸台股技術面上下緣落在 22000~23600 之間,仍屬於高檔整理。
面對到不確定性擔憂頻繁出籠,可預期性降低,導致股市操作難度仍高,股價磨人且震盪不斷,因此筆者建議,在行情應對上,價差操作要更為靈活,針對持股佈局的想法,則不能預期得太過美好,想得太遠。2025 年的整體投資展望,政權穩定與 AI 發展將是最核心的議題,「仔細的分析,更快的反應速度」,以迅速執行投資布局決策,是影響投資績效的最大關鍵。
道瓊指數一週以來終結短線反彈,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回測到反彈波段的一半位置,幅度並不大,整體符合反彈後下壓找支撐,進而趨穩的跡象。近期觀望情緒濃厚,代表利空消化至今,市場量縮,等待著後續川普政策、各國談判進展以及 FED 態度,期盼新資訊帶動明確趨勢。
自 4/11(五) 銀行股開啟財報季後,本週持續進行,並且開始擴散到一些與關稅影響更直接相關的重點公司!
前個週末,市場一度期待美國在部分科技產品豁免關稅之動作,將大幅緩解市場利空;而由於川普態度反覆,在仍有特定關稅條例待公布下,行情再度屏息以待,尤其半導體的關稅政策,更牽動了後續行情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