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集中漲龍頭科技股,牽涉基本面展望、外匯管制兩大因素

05/03/2025

港股創波段高,與前次政策題材不同,集中軟體科技股貢獻漲點

如下圖所示,以方框標示出三個關鍵時間點,中國貨幣政策實施後的利多、中國 10/1 長假 (多空分水嶺)、DeepSeek-r1 股市資金發酵,因此深藍線(恆生指數)、綠線(軟體應用股) 為本波領漲主軸,是帶有基本面展望想像與估值推升,與前一波由跌最慘的利空核心房地產(橘線),利空出盡反彈不一樣。

兩波上漲都帶有軋空投機情緒,但時長、漲跌組成相當不一樣,本波 DeepSeek 事件以來主要上漲的是 AI 應用相關的科技股 (騰訊、阿里巴巴、中芯、百度為首),這些都是港股的權值大型股,甚至擴散到了其他有獲利成長的實體製造業權值股 (小米、比亞迪、吉利汽車)

2/21 港股科技股表現  

領漲股有續航力,是兩波最大差異

  1. 去年 9 月份的上漲波段,起源於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寬鬆,因此等待更多的政策利多,卻等不到,成了反彈竭盡的關鍵。而房地產短期難救,數據僅緩跌並未止跌,本波反彈並未跟進。
  2. 再加上外匯管制的核心影響,華爾街投行與諸多外資,當然是偏愛港股,而非滬深股市 (透過北向資金),加上港股科技股,有諸多個股都有 ADR 掛牌,更是可以用美金來買,流動性不言而喻。
  3. 龍頭科技股有業績成長的財報公布,添加新的股價催化劑。Ex: 2/20 阿里巴巴公布財報,阿里雲的收入增長加速至年增 13%,高於前一季度的 7%,並且 AI 收入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年增,規模效應也改善了利潤率達 9.9%,高於上一季度的 9.0%。再加上資本支出達 318 億元人民幣年增 260%(遠高於北美 CSP),喜新厭舊的股市投機資金,自然往更發展初期、高成長的個股移動,進行軋空

本波縱使下檔拉回不會像前波一樣崩盤,但實體經濟效果有限

房地產股弱勢其來有自,滬深 300 雖也持續反彈但相對疲弱,這代表實體製造業與軟體科技的分歧現象,若無法產生良性輪動的話,那中國的實體經濟無法改善太多,更多的是個別個股評價提升,況且多數牽涉到美金、港幣計價,更難助於股市財富效果的正向循環助力。

台股中小型股 10 月以來修正,1 月起低檔輪動的節奏,與港股高度連動!

對照 10 月起跌、1 月起漲,滬深港股市與台股小型股的先空再多節奏,幾乎是雷同的,包含台股低檔輪動的氛圍,是否緩解終止,也與此有高度相關,以恆生指數、晚間美股 KWEB(在美中概科技股 ETF),近乎 24hr 不間斷的指標標的觀察,可視為國際投機資金的情緒指標。並且可以一併作為台股的操作應用!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道瓊指數一週以來終結短線反彈,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回測到反彈波段的一半位置,幅度並不大,整體符合反彈後下壓找支撐,進而趨穩的跡象。近期觀望情緒濃厚,代表利空消化至今,市場量縮,等待著後續川普政策、各國談判進展以及 FED 態度,期盼新資訊帶動明確趨勢。

前個週末,市場一度期待美國在部分科技產品豁免關稅之動作,將大幅緩解市場利空;而由於川普態度反覆,在仍有特定關稅條例待公布下,行情再度屏息以待,尤其半導體的關稅政策,更牽動了後續行情走勢。